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
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
“假”即“借”,“名”即“字”。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
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现在的“假名”。
假名是由汉字演变来的,所以写法和汉字的书写要领大致相同,即笔顺一般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
平假名象写汉字的草体字那样,有轻有重,有连笔。
片假名是楷体。
日语的假名(仮名かな)其实相当于英语中的字母,假名分成的“平假名(平仮名ひらがな)”和“片假名(片仮名かたかな)”又相当与英语中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具有相同的读音,只是书写方法不同。
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的。
在书写的时候与汉字的书写笔画有相似之处。
例:ぁ→安 片假名是由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来的。
例:ィ→伊 此外,还有罗马字拼写假名,叫“罗马字拼音”。
平假名多用于书写本土语言,而片假名多用在书写外来语和一些特殊的字符,就像大家最熟悉的: CONAN→コナン(笑~~~~)罗马字拼音一般用于拍发电报,书写商标、名片,以及缩写外来语词汇等,使用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日语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共有142个,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拨音。
把清音按发音规律排成十行,每行五个假名,最末排上一个拔音“ん”,这样排成的表叫“五十音图”或“五十音表”。
五十音图中,竖排的叫行,横排的叫段,共十行,五段。
每行每段都以一个假名命名。
如あいうえお叫あ行、かきくけこ叫か行、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叫あ段、いきしちにひみいりい叫い段,其他类推。
拔音“ん”独立于行、段之外。
日语词典均按五十音图顺序排列,日语动词词尾也按五十音图的行、段变化,因此必须按行按段背熟五十音图。
日语只有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其它各行有假名,大部分由辅音K、S、T、N、H、M、Y、R、W、G、Z、D、B、P和五个元音拼成。
因此,准确地发好五个元音,非常重要。
や、ゆ、よ、わ是复元音。
や、ゆ、よ是元音“い”分别和元音あ、う、お复合而成。
わ是元音“う”和“あ”复合而成的。
假名是音节字母,除拔音“ん”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外,每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
(相信大家在《月亮·星星·太阳的秘密》中就知道了) か、さ、た、は各行假名,都有相对的浊音。
は行还有半浊音。
浊音和半浊音共有五行二十五个假名。
浊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浊音符号“””表示。
阗浊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阗浊音的符号“。
”表示。
浊音中ぢ和じ,づ和ず同音,所以实际上只有二十三个音。
现代日语只有七十一个假名,六十八个音。
鼻浊音 が行假名出现在单词的中间或末尾时,应带点鼻音,读做 nga ngi ngu nge ngo .这种读法叫鼻浊音。
元音的无声化 和元音“I、u”拼成的假名,如:き、し、ち、ひ、ぴ、く、す、つ、ふ、ぷ、等,后面遇到辅音为p、t、ts、k、h的假名时,则把“I、u”读的很轻,或者不发出声来。
这种现象叫元音的无声化。
拔音 “ん”是有声鼻音,是辅助音,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在其它假名的后面,共同构成一个音节。
长音 把一个假名的元音拉长一拍发音叫长音。
标记的方法是:あ段假名后加あ,い段假名后加い,う段假名后加う,え段假名后加い或え,お段假名后加う或お。
外来语一律用长音符号“-”表示。
罗马字在字母上用“∧”或“-”符号表示。
促音 发音的时候,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堵住气流,形成一个短促的顿挫,然后再使气流急冲而出。
这种音叫促音。
促音只能在か、さ、た、ぱ四行假名的前面,用小字的“つ”来表示。
“つ”不发音,只作为促音符号。
拗音和拗长音 い段假名和复元音や、ゆ、よ拼成的音叫拗音。
表示拗音的や、ゆ、よ要写得小而靠右(横写要靠下侧)。
拗音虽有两个假名,但要读成一音节, 共占一拍时间。
拗音共有三十六个,因其中有三个对发音相同,实际上只有三十三个音。
把拗音拉长一拍,叫做拗长音。
や拗音的长音以“あ”表示,ゆ拗音和よ拗音的长音以う表示。
拗促音 在拗音之后再接促音时,则构成拗促音。
拔音 在拗音之后再接拔音时,则构成拗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