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生活 > 正文

叔本华简介 哲学家(叔本华简介)

导读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生平介绍: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生平介绍:1788年2月22日生。

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

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

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

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年生于但泽(Danzig)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

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

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

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

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

他失败了。

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

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了一生的荣誉。

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

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

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

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

叔本华作品介绍: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

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

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

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

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

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

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叔本华哲学的可读性:体系博大、思虑精纯的哲学名家不少,但是文笔清畅、引人入胜的却不多见。

对于一般读者,康德这样的哲学大师永远像一座墙峭堑深的名城,望之十分壮观,可惜警卫严密,不得其门而入。

这样的大师,也许体系太大,也许思路太玄,也许只顾言之有物,不暇言之动听,总之好处难以句摘。

所以翻开任何谚语名言的词典,康德被人引述的次数远比培根、尼采、罗素、桑塔耶纳一类哲人为少。

叔本华正属于这澄明透彻易于句摘的一类。

他虽然不以文采斐然取胜,但是他的思路清晰,文字干净,语气坚定,读来令人眼明气畅,对哲人寂寞而孤高的情操无限神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