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 生活 > 正文

校勘学名词解释(校勘)

导读 校勘 正文 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古籍大部分是刊刻本,小部分...

校勘 正文 中国古籍整理的一种方法。

校是查校古书中文字的异同,勘是勘正古书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中国古籍大部分是刊刻本,小部分是手抄本。

在刊刻抄写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文字上的讹误、缺漏、增添、颠倒等情况;同一种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文字也可能有所不同。

校勘就是补正文字上的种种错误,校出古书中字、句或内容上的异同,以使人们获得较为可靠的、较接近于原稿的本子。

校勘在中国西汉时就已产生。

西汉成帝至哀帝时(公元前32~前2), 著名学者刘向父子受皇帝的命令校皇宫中所藏的图书,每校完一书,写成内容提要向皇帝报告。

当时的校勘方法是:“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

”(《文选·魏都赋注》引《风俗通义》),因此中国古代校勘也称校雠,有关这方面的学问也叫做校雠学。

汉以后,一般是一个人根据不同的本子参照比较,不再采取一人读书、一人持本的做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