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刘备“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桓、灵二帝正是党锢之祸时的皇帝。
1年代:第一次党锢之祸: 延熹九年(166年),这一次事态没有扩大,次年改元永康,即大赦党人第二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167年-169年),因窦武等人欲诛灭宦官,事泄,处死数百人党锢再起:熹平五年(176年),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处死曹鸾。
下诏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党锢波及更多无辜者。
2波及范围和人数: 第一、二次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
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
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
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
这里要提到一件事比较有名:党人张俭流亡途中,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望门投止”),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逃到塞外。
因为收留他而被追究灭门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郡县也因此残破。
党锢再起 八年之后的熹平五年(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解除禁锢,灵帝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收捕并处死曹鸾。
接着,灵帝又下诏书,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
党锢的范围扩大,波及更多的无辜者。
3祸乱起因:宦官专权:当时专权的宦官一党有侯览、曹节、王甫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
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
4严重后果:东汉桓、灵二帝之前,宦官、外戚虽然专权,但有名臣陈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强等心向朝廷,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后汉书》说“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但两次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为所欲为,残害百姓,激起民变,酿成黄巾之乱。
东汉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