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27种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蝰科,白头蝰亚科,白头蝰属 白头蝰 蛇目蝰科白头蝰亚科唯一的一种。
世界罕见。
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
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安徽、陕西有分布。
管牙类毒蛇,一般长 500 毫米左右,最长达770毫米。
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朱红色横斑,头背具 9 枚大鳞。
背鳞平滑。
主要发现于路边、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没于住宅附近。
属晨昏活动类型。
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
人被咬伤时,除局部剧痛、肿胀、少量出血外,还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
有朱红色横斑10~15+3~4个,左右两侧的横斑数相等或略有出入,成对横斑交错排列或在背中线上相遇联合成横跨背面的完整横纹。
头背具9枚大鳞;眶前鳞3(2),眶后鳞2(3);颞鳞2+3(2),上唇鳞6,2-1-3式,下唇鳞8(7~9)。
背鳞平滑,17-17-15行,是蝰科中行数最低者;腹鳞168~205;尾下鳞39~53对。
栖息于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区,见于路边、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丛中,亦见于住宅附近,甚至进入室内。
晨昏活动。
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
繁殖习性不详。
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广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国外分布于缅甸与越南北部。
世界爬虫介公认最另人头疼的毒蛇之一,以绝食闻名,欧美曾多次进口,结果全军覆没....对于白头蝰的死因,现在爬虫学界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白头蝰的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绝食,另一说法则是由于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无法适应啮齿类动物.然而近几年,俄罗斯已经有研究者成功饲养并繁殖了白头蝰,相信这一死结在私人饲养者手里也已经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