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溶解性指的是某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也与外界条件(如溶剂的性质,温度,对气体来说还受压强的影响)有关。
例如硝酸钾易溶于水,硫酸钡却难溶于水,这是由于硝酸钾和硫酸钡这两种溶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白磷不溶于水,但易溶于二硫化碳,因为水和二硫化碳这两种溶剂的性质不同。
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的溶解能力,在压强一定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一定时,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为方便起见,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常根据溶解度范围粗略地表示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相对的,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一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即“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这个定义是指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概念中包含着四个要素: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液达饱和,溶质克数定。
溶解速率是指物质溶解快慢的程度,化学实验中通常采用搅拌、振荡或加热的方法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
搅拌和振荡有助于固体溶质微粒的扩散,因此当温度一定时,能加快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加热能使固体溶质微粒、溶剂微粒运动速率都增大,使溶剂微粒对溶质微粒施行更多、更有力的碰撞,因此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加热既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又可以加快溶解速率。
但有少数固体物质,如氯化钠,它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加热主要起加快溶解速率的作用,很少能增加它的溶解度。
至于像熟石灰这样的物质,加热只是加快其溶解速率,溶解度反而减小。
溶解性是物理性质,可酸碱性,我不太了解,可能是化学性质了吧。